填表日期:2025-05-26
项目名称 | 2025年**县水利测雨雷达快速监测系统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 ||
建设地点 | **省****点击查看县**县漳扎镇上四寨村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170 |
建设单位 | ****点击查看 | 法定代表人 | ****点击查看3225MB****点击查看7547 |
联系人 | 李勇 | 联系电话 | 182****点击查看6424 |
项目投资(万元) | 334 | 环保投资(万元) | 52 |
拟投入生产运营日期 | 2026-07-31 | ||
建设性质 | ** | ||
备案依据 | 该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属于第90 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其他电力生产(不含海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项中其他光伏发电。 |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1座钢结构雷达塔架和相应的塔基础、1个数据机房(方舱)、1个发电机房(方舱)、24平方米的站点场地硬化、46 米长 2.5米高的钢制围栏、土建配套、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等工程。 | ||
主要环境影响 | 采取的环保措施及排放去向 | ||
废气 | 其他措施: 施工场地扬尘、粉尘采取洒水降尘;易扬洒物料等采用密闭围栏覆盖;严禁高处抛撒物料;车辆运输弃渣时,严禁超载冒装,顶部加蓬密闭;近距离居民点一侧设置围挡;水泥采用罐装存储。选用高效率的施工机具,经常维护和保养,选用优质燃料 | ||
废水 生产废水 | 生活污水 其他措施: 生活污水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场内洒水、站场绿化以及周边林草浇灌 生产废水 其他措施: 雨污分流,混凝土拌合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设置2个临时沉淀池,一用一备,互为备用;在施工场地低洼处设初期雨水收集池一座,初期雨水经雨水收集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及道路防尘,不外排;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回用;弃渣场淋溶液沉淀后回用于渣场及道路防尘,不外排 | ||
固废 | 环保措施: 施工弃渣堆放于临时弃渣场后期全部回用于绿化覆土和生态恢复建设。施工期间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及废润滑油分类收集至危废暂存间,定期送至具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业主集中桶装收集至垃圾收集点后后定期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运营期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旧零件集中收集后由厂家回收,不得随意外弃、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润滑油、废变压油、废电容器、废旧蓄电池类收集至危险废物暂存间的防渗塑料桶,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由业主集中桶装收集,定期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 | ||
噪声 | 有环保措施: 施工机械及车辆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减振、隔声、消声装置,设置临时声屏障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 ||
生态影响 | 有环保措施: 临时堆场设置挡土墙、综合护坡、截水沟、沉沙池等,后期场内临时道路、沿线弃渣点、表土堆场等临时施工场地、主体工程周边临时场地全部进行生态恢复。采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报、张贴标语、或会议等多种形式,向项目施工人员及附近村民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禁止非法狩猎、诱捕、毒杀野生动物。不越界占用天然乔木林地,最大程度保护评价区植被和确保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被破坏。进一步对施工迹地生态恢复,加强工作人员及周边村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对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进行长期观测;不越界占用天然乔木林地,最大程度保护评价区植被和确保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被破坏。 | ||
承诺:****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3225MB****点击查看7547承诺所填写各项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如存在弄虚作假、隐瞒欺骗等情况及由此导致的一切后果由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3225MB****点击查看7547 承担全部责任。 | |||
备案回执:该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已经完成备案,备案号:202****点击查看****点击查看00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