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一届六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复函

重庆市铜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一届六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于 2025-09-01


铜卫函〔2025〕69号

****点击查看

关于区政协第十一届六次会议第239号

提案的复函

曹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切实保障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建议》(第239号)收悉。****点击查看民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函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区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截至2024年3月,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5.20%,人民群众养老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年人群体生活保障,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健康**2030”规划>》《推进全区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 年)》(铜府办〔2020〕14号),《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强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区****点击查看民政局等10部门于2020年6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卫〔2020〕126号),加快推进我区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区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7家,共设立床位400张(含养老床位201张,康复床位77张,医疗床位106张,**疗护床位16张)。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在加强医养服务衔接方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重要载体,构建紧密**网络。积极推动辖区61****点击查看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目前签约率已达到100%,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民政、教育部门协同打造全区护理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点击查看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学科,培育养老专业人才283人,为养老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点击查看中心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2025年计划招生50人,将持续为养老行业输送新生力量。

****点击查看社区养老水平。****点击查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采用**、扩建、国有资产划拨或租赁、内部改造等方式,****点击查看社区****点击查看中心,****点击查看服务站****点击查看中心规划,推动与卫生室毗邻建设,方便老人一站式获取医疗和养老服务。同时,****点击查看中心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试点,2024年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8张,累计提供服务1355次。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养老服务护理员服务质量。2024年以来,实施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4次,培训372人次。三是深化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养老机构、社区、“家医有约”系统等多渠道归集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共享机制,为辖区内老年人建立动态化的健康档案,推动健康信息价值转化,实现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三)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一是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平滩、大庙。****点击查看医疗机构利用现有**打造功能集中、服****点击查看中心,为区域内群众提供优质的康养服务。2024年以来,新增****点击查看中心5家,设床位400张(含养老床位201张,康复床位77张,医疗床位106张,**疗护床位16张)。二是强化**利用。借助二、三级医院优势**,****点击查看医院与部分养老机构签订《关于建立重症、危重老人转运就治绿色通道的**协议》,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点击查看医务室建设。****点击查看医务室,推动2家养老机构建设,其中1家已投用,为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医疗机构床位压力,降低老人就医成本。

(四)培育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一是巩固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推动家庭医生团队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等模式,融入基层网格,提供健康管理等包片服务。配齐配强“3+1+1+N”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除配备1名家庭医生(含全科医生、临床医师、中医医师、注册乡村医生)、1名护理人员、1名公共卫生医师(或者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外,引导“区聘镇用”人员和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加入团队。二是加快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结合辖区特色,以全科诊疗为基础,有序拓展康复、口腔、外科、呼吸、心理健康等适宜性专科服务。树立大健康理念,****点击查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其他健康管理机构的协作,制定本单位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清单,向居民做好告知,居民根据自身需求“点单”选择服务内容,形成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在线上“渝快办—家医有约(居民端)”应用和线下服务窗口同步向签约居民公布本单位基本病种及个性化服务清单,多渠道拓展居民选购个性化服务包的途径与方式。

****点击查看政府支持力度。****点击查看中心用房保障。整合国有闲置**,优化布局,****点击查看保健院闲置物业****点击查看服务中心,并发放建设补贴300万元。二是支持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流程、落实补助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全区发展了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3家,增加床位185张。三是推进“3+28+N 医养联合体建设。****点击查看医院、区中医院、****点击查看保健院3****点击查看医院为核心,发挥医疗**、技术、人才优势,牵头带动28****点击查看卫生院,依托其贴近基层的枢纽作用,将医疗服务辐射全区养老机构,形成多层次、广覆盖、高效协同的医养服务网络,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四是扩大运营补贴范围。将公办医养结合机构纳入补贴范围,参照社会办养老机构政策补贴,缓解其运营成本压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区1家符合条件的公办医养结合机构正在申报运营补贴。

(六)强化行业监管考核。建立联合监管机制,****点击查看民政局制定了《**市**区医养结合机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每季度开展1次联合检查,今年已累计检查16家,有效规范了医养结合机构运营秩序。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开展综合绩效评估,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每月开展专项检查,并根据日常检查结果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围绕服务质量、安全管理、运营规范性等核心指标打分,将评估结果与运营补贴发放直接挂钩,激励医养结合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政策保障,政策赋能促医养结合协调发展。协调医养结合相关职责部门,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医养结合工作。探索“医保+养老”联动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与评估,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通过政策保障的持续强化,形成医养结合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

(二)规划医养产业,内涵赋能促医养结合协同发展。依托我区交通条件较好、人居环境优良、旅游**丰富的优势,将“龙乡”这张名片同养老、中医相结合,发展旅居养老,培育适老化产品市场。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点击查看中心****点击查看中心,****点击查看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一体或毗邻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内容、方式、费用,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健全健康指导、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定期巡诊、业务指导等**机制。

(三)强化队伍建设,专业赋能促医养结合协作发展。在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上,联合区内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养老护理等专业课程,定向培养老年医学科医师、护士等专业人才,提升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同时,探索建立“院校教育+岗位培训”的培养模式,确保人才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为医养结合服务筑牢人才根基。优化基层卫生机构考核指标,将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纳入考核,激发医护人员参与积极性。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点击查看社区****点击查看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点击查看卫生健康委吴罡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点击查看政协提案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何征臻

联系电话:****点击查看5060

邮政编码:402560

****点击查看

2025年8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点击查看****点击查看政协第十一届六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复函